一、國際經濟情勢
1.Oxford Economics及WB最新展望,今(2025)年全球成長率分別為2.5%、2.3%,均為COVID-19疫情以來最低水準。
2.WB與OECD對全球商品及服務貿易展望同步看淡,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分別為1.8%、2.8%。
二、國內經貿情勢
1.受益於AI應用持續推進,以及美國暫緩實施對等關稅之拉貨效應,114年第2季我國出口1,537億美元,進口隨AI供應鏈國際分工及資本設備購置擴增,亦達1,216億美元,雙締新猷。第2季電子零組件業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各增31.6%、72.9%,推升製造業指數升抵新高,年增22.8%。
2.消費方面,因部分進口車交車遞延,致汽機車零售營業額下滑,而消暑商機及優惠活動抵銷部分減幅,第2季零售業營業額小減1.6%;餐飲業因展店效益及聯名新品熱銷,年增2.2%。6月失業率因季節性因素走高至3.36%,為近7個月高點,上半年失業率平均3.33%,創近25年同期低點。
3.賦稅方面,上半年實徵淨額1兆4,253億元,年減7,093億元(-33.2%),主因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之潛在衝擊,政府延長113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限,部分稅款尚未入帳所致。稅目中以營所稅減少3,686億元、綜所稅減少2,916億元較多,證交稅亦減276億元。
三、近年機械出口及在主要市場占有率概況
1.我國機械出口與國際景氣高度連動,雖歷經COVID-19低谷,但在國際產業鏈遭逢晶片荒衝擊後,各國競相發展半導體產業,推升相關設備需求,帶動我機械出口於110年及111年迭創新高。惟近來全球經濟放緩、鄰近國家激烈競爭、地緣政治風險,以及關稅、匯率問題干擾,我機械出口反轉走弱,今年前6月雖成長4.3%,但全年展望尚非全然明朗。
2.機械出口品項走勢趨於分化,傳產類機械外銷動能流失,工具機出口規模較101年高點幾近腰斬,生產半導體等機械則隨製造技術提升及科技產業鏈需求,表現相對強勢,且加速由陸港轉向東協發展。機械出口市場版圖受美中貿易戰與美國製造業回流之影響,出現明顯位移,113年對美占比已接近1/4,首度超車陸港;主要國家出口市場結構亦大多呈現「美升陸降」。
3.與主要機械生產國比較,近5年(2019-2024年)以中國大陸機械出口擴增6成最佳;新加坡、荷蘭、美國分別增4成、2成及1成5;南韓、臺灣各僅增5.6%、2.6%;日本則衰退7.9%,敬陪末座。我國表現雖略顯平疲,惟在AI技術發展及國內產業政策支持下,工業機器人及半導體相關領域衍生之商機看好,適與我國強項相輔相成,可望為機械產業及出口增添新動力。
四、結語
1.美國與主要經濟體之貿易僵局難解,國際貿易依然處於緊張局勢,雖美方將於8月啟動新一輪關稅措施,惟政策是否如期執行難以逆料,加以地緣政治衝突、氣候變遷及中國大陸經濟失衡等風險猶存,總體前景面臨諸多未定變數,恐持續牽制消費與投資意願,並加大金融市場及物價波動,短期內全球經貿情勢不易擺脫震盪起伏,尚須審慎應對。
2.AI應用擴散及預應關稅引發之備貨需求,激勵電子、資通等科技產品出貨動能,第2季我國出口及製造業生產同攀單季新高紀錄,就業市場維持平穩,惟零售消費受景氣影響而有轉趨保守跡象。由於國際大環境不穩定因素迄未緩解,且隨提前拉貨效應消退、基期墊高,加上傳統產業外銷尚面臨海外產能過剩之干擾,下半年出口成長力道恐將受限。
3.113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延長,且可延(分)期繳納,造成稅款入帳時間落差,而美國貿易政策、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不確定性亦拖累房、車及股市,致前6月全國稅收年減達3成。展望未來,114年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年增2成,有利盈餘分配扣繳稅款,惟關稅、匯率變數對營所稅暫繳及相關稅收之影響猶未可知,仍待所得稅遞延稅款入帳與美方政策底定後,全年稅收情勢始較明朗。
完整內容請參見新聞稿本文(pdf)
財政部統計處發言人:蔡處長美娜
聯絡電話:(02)2322-8339
業務聯絡人:殷科長英洳
聯絡電話:(02)2322-8341